html模版這條7000米的長街 藏瞭半個北京的秘密!
北京,不是一個浮華之都。

歷史的輪轉與時代的更迭,在這座城市裡留下瞭一個個獨特的印記。

打破時空的隔閡,串起這些輪轉更替的印記,將消失湮滅的歷史展成一幅浩瀚長卷的,是一條古老而又年輕的長街。

北京人管它叫“平安大街”。

一條平安街 半部京城台灣申請商標

北京“凸”型城廓古城風貌擬恢復圖 北晚新視覺

平安大街是北京第二條橫貫東西的大動脈, 由於途經平安裡和地安門,為表達方便統稱“平安大街”。

在明清時,今日平安大街中段所在的位置,正好是原皇城北城墻,所以叫“皇墻北大街”。到瞭民國,這裡被叫做皇城根。

明代北京地圖

當時,這條大街並未打通東西,要從東邊往西邊走,隻能南北繞行,交通擁堵現象十分嚴重。

所以早在建國之初,就有人設想建造一條橫貫東西的“平安大街”,可直到1999年,這個設想才成為現實。

北京城區主要幹道“六橫三豎”示意圖,黑線處為平安大街。北京日報圖

這條全長7公裡的長街,由 平安裡西大街、地安門西大街、地安門東大街、張自忠路、東四十條這五條街道組成。

平安大街建設工程圖 京報網制圖

它就像一條項鏈, 將散落的明珠一顆顆串起,沿線 既有濃鬱京味兒的四合院,也座落著雕梁畫棟的王府行宮,還有古樸淡雅的名人故居,亦有被槍與火、血與淚洗刷過的痕跡……

恐怕沒有一處地方比得上這裡,能讓人同時領略北京如此多姿的面貌,以至於有人說 “一條平安街,半部京城史 ”。

1999年10月1日 平安大街通車,平安大街東段。北京日報 李士 /攝

這條十幾年前修建的街道,怎麼就記錄瞭半部京城史呢? 這就要說到一段往事。

修建平安大街時,流行一個口號:“平安大街,文物平安”。 這是因為平安大街不僅沿線穿過許多文物古建,連地下 也埋藏著更為久遠的秘密。

這裡曾 發現 唐代墓葬群、元代古橋、元明皇城城墻遺址、明代排水方溝等多處古跡。

可以說,正是因為修建平安大街,這些文物才得以重見天日,北京城歷史中那些空白也得到瞭彌補。

就以東不壓橋為例,它是大運河在北京城區的重要遺址,於修建平安大街時被發現。

修建平安大街時,在吉祥胡同北口發現的東不壓橋橋礅。 北京日報圖

據史書記載,東不壓橋原是通惠河上的一座橋,通惠河是大運河在北京城區內的河段,早已湮沒廢棄, 隻留下史書上模糊的文字記載。

而東不壓橋橋墩的出土,讓通惠河的存在得到瞭有力證明。

東不壓橋橋礅上的龍形浮雕。 北京日報圖

如今,東不壓橋和通惠河的“玉河”景觀,已經重新復現,成為平安大街一景兒,也提醒著人們,這條年輕的大街有著更為悠久的歷史血脈。

多少皇朝興亡事

除瞭地下隱藏的秘密, 平安大街上最抓人眼球的,無疑是那一座座富麗堂皇、雕梁畫棟的王府。

恭王府、醇親王府、和親王府、濤貝勒府、和敬公主府…… 皇傢的恢弘大氣、古拙典雅,都可以一覽無餘。

其中,保存最為完好的是鼎鼎有名的恭王府。

恭王府花園 新華社圖

恭王府本是乾隆寵臣和 府邸。乾隆駕崩,和 被抄傢籍產,賜令自盡。嘉慶皇帝把這座府邸改為王府,賜給慶郡王永 。

咸豐初年,此府又賜給弈忻為恭王府。前後100年間,王府主人隨著權柄更迭幾經變換。

恭王府花園 北晚新視覺/圖

如今,大多數王府都改作他用,連恭王府曾經的馬廄,也在 民國時被改建為一處中西合璧式四合院,1963年郭沫若開始在此居住,直至逝世。

郭沫若故居 北晚新視覺/圖

郭沫若是中國著名學者、作傢、社會活動傢,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、中國科學院院長等職。新華社/圖

而宋慶齡故居原本是醇親王載灃的王府花園,宋慶齡在此住瞭將近20年。

1995年 宋慶齡故居主樓外景 北京日報 張西林/攝

宋慶齡 新華社/圖

還有的王府變成瞭學校或機關單位,不再對外開放。例如濤貝勒府,民國時是著名的輔仁大學台灣商標申請,現在是北京師范大學所在地。

濤貝勒府 北晚新視覺

正是這些王府的存在,才構成瞭平安大街大氣典雅的獨特風貌;

也正是這些王府的變遷,才在這條街上刻錄下歷史轉折和時代變換的縮影。

風雲變幻道英雄

其實,時代的風雲變幻,歷史的風雷激蕩,不僅在平安大街上留下典雅的回眸,還留下瞭槍與火、血與淚的印記。

平安大街東段的張自忠路,就是一個生動的寫照。

張自忠路與張自忠 新華社/圖

這條以抗日英烈張自忠命名的街道上,一東一西,雲集瞭兩處特別的建築,它們記錄瞭北京城最為黑暗的時刻。

張自忠路最東端,是一座仿歐洲古典風格的建築,這是段祺瑞執政府舊址。它看上去偉岸非凡,令人震撼,卻有過不光彩的過去。

段祺瑞執政府舊址

1926年,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元首的段祺瑞,面對來勢洶洶的列強,承認瞭喪權辱國的《辛醜條約》,激起瞭人民的強烈憤慨。

愛國群眾遊行至段祺瑞政府門前請願,卻遭到全副武裝的衛隊屠殺,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“三一八慘案”。

“三一八”慘案現場,北京遊行群眾在段祺瑞臨時政府門前與北洋軍閥的衛隊對峙。北京日報資料圖

這起事件最終釀成47人慘死,189人受傷的悲劇。

部分“三一八”死難烈士遺像:左起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會主席劉和珍、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楊德群、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學生范士融、燕京大學學生魏士毅。 北京日報資料圖

“三一八”死難烈士追悼大會,主席臺兩邊高懸著“先烈之血,革命之花”八個大字。北京日報資料圖

魯迅先生因此寫下瞭著名的《記念劉和珍君》,稱“三一八”是“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”。

魯迅發表在《語絲》上的文章。北京日報資料圖

如今,這座曾經的總理衙門已經風光不再,可這一磚一瓦,還浸滿著當年的鮮血和眼淚。

在張自忠路的西端,則浸透瞭英雄的悲情,這便是孫中山行館。 他一生住在北京的時間不長,卻和平安大街有著密切的關系。

孫中山行館 北京日報資料圖

1916年,袁世凱死後,北洋軍閥內部紛爭不休。後來馮玉祥占領瞭北京,並於1924年底,邀請孫中山北上,討論國是。為打倒帝國主義,重張國民議會,孫中山抱病入京,當時就住在此處。

孫中山先生就任海陸軍大元帥後與夫人宋慶齡合影。新華社/圖

沒想到,入京未到一個月,孫中山便被確診為肝癌晚期, 病危之際,他在此口授《遺囑》及《致蘇聯書》,交待後事。

孫中山在病榻上向國民黨諸要人口授遺囑。北京日報資料圖

1925年3月12日,孫中山留下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”的遺言,溘然長逝,終年僅59歲。

設在中央公園社稷壇大殿(今中山堂)的孫中山靈堂。靈旁站立者右起:孔祥熙、宋子文、孫科、戴恩賽、宋慶齡、宋美齡、宋靄齡。北京日報資料圖

平安大街上這處宅院,也作為孫中山的壽終之地,被打上獨特的印記。

今孫中山行館外景 京報網/攝

雖說人民的鮮血,偉人的遺憾,給平安大街增添瞭幾許悲情的色彩,卻也讓這條長街的底蘊變得更為厚重。

1999年 平安大街通車

其實,歷史滄桑的印記,皇台灣註冊商標朝興亡的嘆息,風雲變幻的血淚,早已讓平安大街超越瞭一條交通要道,成為北京城最獨特的存在。

想要讀懂北京城,先從這裡開始。
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arrow
arrow

    tar501f0x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