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html模版上海:攻堅高端制造 發力實體經濟
服務業占比已達70%以上,如何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,防止脫實向虛?在土地稀缺、成本上漲等的約束下,如何推動制造業發展?上海日前發佈《關於創新驅動發展 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若幹意見》,50條具體舉措讓人感受到“上海制造”重振雄風的智慧和信心。上海正以“亮劍精神”,理直氣壯地發展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。

底蘊深厚,高端制造生機勃發

從天空到海洋,從宏觀世界到微觀領域,上海制造業再跨出一步,走向高端走向前沿,展示出“上海制造”的雄厚實力和勃勃生機

近期,上海捷報頻傳。

大飛機C919在浦東機場成功首飛。在其身後,一個千億級的航空產業集群加速成型。

由京滬牽頭組織實施,國產芯片14納米工藝攻克難關,預計2018年進入量產。為“中國芯”服務,去年下半年中芯國際和華力微電子的兩大集成電路項目在滬開工,總投資過千億元。

碼頭上空無一人,巨大的橋吊自行揮舞巨臂,從船上精準抓箱,無人駕駛的電動卡車來回運送……這是廈門港、青島港和洋山四期的經典場景,這3處是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碼頭,它們的碼頭裝備和設備管理系統都由振華重工自主研制。全自動化碼頭是中國自動化碼頭建設的一次“重大跨越”,也是振華重工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的代表作。

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上海制造業完成投資112.5億元,增幅為2013年以來最高。工業企業利潤率達到8.8%,繼續領跑東部地區。

數十年前,上海生產的電視機、自行車乃至奶糖都曾經風靡全國,“上海牌”是品質和信譽的保證。如今,上海提出制造業再跨出一步,走向高端走向前沿,50條措施,明確提出要以高端發展為導向,聚焦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,形成汽車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智能制造裝備、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、新材料等千億元以上產業集群。未來5年,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%以上,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5%左右,統籌推進60多個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,成為全國創新引領實體經濟發展的新高地。

重振制造,留足戰略發展空間

利用好郊區戰略空間,上海大力推動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發展,鞏固提升生產性服務業,避免脫實向虛

在多年的發展中,上海一直面臨土地、環境等方面的緊約束。歷經持續轉型升級,上海用瞭15年左右時間調整產業結構,將以二產為主導的經濟結構轉向瞭以三產為主導,服務業占比達70%以上。

如今,虛擬經濟的興起,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的發展,為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提供瞭巨大空間和技術支撐。在如此利好的前提下,上海為何掉頭轉向二產制造業呢?

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,2016年,上海生產性服務業約占全市服務業的59%、全市生產總值的40%,如果實體經濟不能鞏固提升,研發設計、信息技術、總集成總承包、檢驗檢測認證、供應鏈管理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就會受到影響,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就難以穩固。

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認為,脫實向虛最典型的後果,就是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,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傢,頭腦必須非常清醒,一定要把發展實體經濟放在首位。他說,國外特大型城市往往沒有郊區,一旦金融、貿易、專業服務等發展起來,因為空間受限,其他產業必須退出。但上海擁有兩大戰略空間——中心城區可以支撐金融、貿易、航運中心,廣闊的郊區至少在未來20年可以支撐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發展。認清瞭這樣的國情、市情,上海完全應該理直氣壯地發展實體經濟。

針對土地資源匱乏這一緊約束,上海明確,2020年上海全市工業用地規模保持在550平方公裡左右,為制造業長遠發展留足空間。每年工業用地減量化騰挪出的土地指標,按照不低於1/3的比例用於重點工業項目。“這些土地是金貴的,容不得半點浪費。”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鳴波說。

多措並舉,推進動能結構轉換

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上海加減法並用,持續調出低端落後產能,引進高端先進產能,經濟的動能結構逐步轉換

陳鳴波說,目前,上海工業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期,資源要素瓶頸約束問題依然存在,隻有深入挖掘存量,加大低效產能的調整力度,才能騰出更多的土地和資源空間發展先進制造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。因此,調整產業結構將始終服務於提升實體經濟。

今年,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將啟動實施市級調整項目台中商標申請類別1300項,區級調整項目1600項,市級重點調整區域16個,重點專項2個,預計騰出土地5.5萬畝,年減少能源消費量80萬噸標煤。

另一方面,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導入速度。根據50條措施,“十三五”期間上海市將加快建設集成電路、智能網聯汽車、大飛機等引領性強、成長性好、帶動性大的產業項目。

以機器人為例,作為智能制造的載台中商標權申請體,目前上海集聚瞭包括ABB、庫卡、新松和新時達在內的國內外機器人領軍企業,機器人產量占到全國的20%以上。

同時,上海還將加快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,打造集成電路、生物醫藥、機器人等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,在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創建5至10傢制造業創新中心。人才方面,上海提出,在落實“人才30條”基礎上,著力破解人才住房問題,鼓勵企事業單位、產業園區自建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務設施,占比可達台灣註冊商標15%。

一系列發展實體經濟的組合拳,顯示瞭上海重振實體經濟的智慧和決心。“實體經濟始終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,也是上海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撐。”上海市市長應勇強調,上海不是不要制造業,而是要高端制造業、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。

凡標註來源為“經濟參考報”或“經濟參考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稿件,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,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,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,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、播放。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arrow
arrow

    tar501f0x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